学术酒吧悄然兴起,年轻人为何青睐松弛学习?

日期: 2025-11-02 14:04:40|浏览: 12|编号: 15830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学术酒吧悄然兴起,年轻人为何青睐松弛学习?

近日,北京一酒吧里举办学术讲座。谢龙飞 摄

中新社北京10月15日电(作者吕少威,谢龙飞),“从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起,到康德的批判哲学为止,再到达尔文的进化论结束掉,过去几个所历经的世纪里面,有一个核心的特征存在着,那就是划时代思想是在不断地涌现出来的。,会生成怎样的某种启发?当思想被编撰成为数据的时候,历史采用函数来进行表达的时候”,在北京市海淀区,有一家名字叫做“宇宙客厅”的酒吧那里,李晓凯正饶有兴致地说着这些话。

喝一杯鸡尾酒,听一段舒缓的音乐,看几张简单的幻灯片,台上主讲人在酣畅淋漓地演讲,台下听众随时抛出问题,在柔和灯光下热烈讨论……社交媒体上把这种举办学术讲座的酒吧称作“学术酒吧” 。

在北京,“学术酒吧”正在兴起,其兴起于高校较为集中的海淀五道口,兴起于潮流时尚的朝阳798艺术区,也兴起于历史与现代交融的东城隆福寺商圈等多个区域,其讲座内容涵盖历史,涵盖哲学,涵盖艺术,还涵盖现代科技等多个学科,其听众大多是从社交媒体上招募而来。

李晓凯是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的在读博士,当天演讲的题目是他的一个研究课题,是《量化思想史》,他希望借讲座结识更多对课题感兴趣的朋友,通过深入交流获得更多启发。

这是李晓凯进行“酒吧讲座”的头一回尝试,其受欢迎程度比预先设想的还要高,能容纳大概40人的酒吧里坐满了人,里头有的人是冲着 “尝新鲜”赶来的,有的人是对讲座所讲的内容存有兴趣,另外还有些人是偶然间碰到的。

杜先生今年29岁,他自称是一名“喜欢思考的程序员”,平时对哲学包括宇宙等话题感兴趣,当天他特地花两个小时赶来,酒吧里有随处可见的书籍,还有墙上张贴的高校讲座预告,以及随意摆放的座椅等,这些都令他印象深刻,讲座内容精彩,现场交流氛围松弛而热烈,他沉浸其中,他坦言“效果很好,不虚此行”。

“带着松弛感去学习”这同样是张翼飞极为认同的学习方式当中的一种 ,这是他的众多认同的方式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 ,如何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是他始终在思考的问题 ,这是他日常教学思考很重要的一方面 ,讲课时 ,他把自己定义成一个知识以及观点的传播者 ,这是他给自己的职业属性定位 ,他还是一个分享者 ,这也是他给自己的角色定位 ,他期待学生们积极地与自己交流想法 ,而不是神经紧绷着犹如被施加了禁锢一般被动地接受知识 。

张翼飞觉得学术酒吧是一种社交很棒且学习类型不错的形式,它能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人群成为听众,大家在氛围轻松的状况下开展多元探讨,各种不同观点会产生美妙的化学反应。

“学术酒吧”在除北京之外的其他城市悄然兴起,备受年轻人青睐,美团数据表明,10月以来,“学术酒吧”搜索量与9月同期相比增长142%,20岁至30岁年轻用户搜索占比超过半数,上海西安深圳广州等地搜索热度位居前列,在年轻用户聚集的“小红书”上,有关“学术酒吧”的笔记已超6000篇,当下其热度正在快速上升。

与此同时,社交媒体上有人提出了质疑,比如,在侧重娱乐的酒吧进行学术探讨,是否会消解其严肃性 ,听众能否理解深奥的专业知识 ,学术是否只是商家招揽生意的幌子 等 。

中国传媒大学的教授郎劲松觉得,知识的广泛传播,一方面需要有优质的内容来提供,另一方面也要去探寻多种多样化的传播办法 。思想的相互交流与分享对参与者、场景以及空间并不限定,而“打破边界”的要点在于能不能启发智慧、提高社会认知 。

郎劲松说,在酒吧里开讲座,这在很大程度上乃是当代年轻人为能够更好平衡学习以及休闲所作的主动探索,它为专业探讨、增进交流提供了新的场景,还折射出了他们新的社交观念。不过但‘酒吧讲座’内容到底是纯粹个人观点的阐释,还是系统化、规律性的学理探讨,仍需要谨慎甄别,与此同时还要警惕学术成为商业推广的噱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