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常喝的鸡尾酒 四大门派竞逐千亿赛道,谁能主导中国精酿未来?|国潮一夏
来源 | 观潮新消费(ID:)
历时十个月,产量与销量均突破亿瓶(相当于10万吨),产值高达10亿元,茶叶采购量达到45万斤,女性消费者占比高达54.64%,……金星中式精酿啤酒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这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数据,几乎全面揭示了精酿啤酒行业的基本规律。
首先,市场呈现出迅猛上升的趋势;其次,本土化改革以风味创新为突破口;再者,消费者群体中,与传统白酒和啤酒相比,性别比例出现了显著差异。
实际上,目前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体可能并不关心IPA(印度淡色艾尔)与世涛之间的区别。精酿啤酒的社会属性和消费环境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而投身其中的各路参与者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独特优势。
啤酒越来越淡
精酿逆势飞升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我国啤酒生产规模以上的企业产量共计3521.3万千升,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降幅达到0.6%;同时,中国食品饮料工业协会的数据也表明,同年啤酒行业的营业收入大幅下滑,降幅高达5.7%,在食品饮料所有品类中独树一帜,是唯一出现收入下降的类别。
与此同时,精酿赛道却热闹非凡。
在供应领域,众多知名酒厂、行业领军企业、分销商以及本土品牌等竞相加入,小红书上关于精酿产品的数量已超过八万件,预计整个市场的规模将从2020年的百亿元增长到2025年的一千亿以上。
根据马上赢线下零售监测机构提供的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在售的精酿产品种类从843种增加到了1396种,增长幅度达到了65.60%;同时,在售的新产品种类也从95种增加到了242种,增长率更是高达154.74%。
根据中金预测,到2025年,我国精酿啤酒在消费市场的渗透率预计将达到6.3%,消费量将显著增长,从2022年的14.3万千升飞跃至23万千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7%;同时,销售额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也将实现显著提升,从2020年的6.8%增至2025年的17.2%。
同样是啤酒,命运却大相径庭,控制变量,原因还得从区别上找。
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明显看出,精酿啤酒在品质与风味上全面超越了工业啤酒;不仅如此,它还完美契合了当前饮品市场对健康无添加、新鲜短保、口味多样等流行趋势的追求。与那些逐渐变得口味清淡的普通啤酒相较,精酿啤酒无疑成为了满足啤酒爱好者需求的首选。
除了产品特性上的差异,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在销售途径上同样存在显著的分歧。
工业啤酒主要依赖传统销售途径,包括层级分明的经销商网络、大型超市、便利店以及餐饮业等,通过规模化的生产和低廉的价格,迅速将分销网络延伸至各种销售终端。华润雪花、燕京、青岛啤酒等知名品牌,正是借助这一复杂且广泛的渠道体系,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分销和市场份额的覆盖。
精酿啤酒主要依靠小众或新兴的销售途径,例如即时零售、酒吧以及专业销售渠道等。泰山原浆自从加入美团闪购平台以来,截至2024年初,其门店数量已突破3000家,销售额的年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了100%;斑马精酿近期与锅圈食汇达成合作,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茶啤产品线;而在2024年,百威亚太在即时零售领域的销售额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用户构成方面,Z世代年轻群体以及女性用户表现尤为显著,这一特点与传统啤酒市场男性用户比例较高的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团闪购携手酒业家共同发布的《2024精酿啤酒消费趋势洞察》报告,将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体细分为几个不同类别:猎奇新世代、白金打工人、追求精致的乐活女性、专业的高阶研酒生以及注重品质的新中产阶层。在这其中,新世代和乐活女性群体被特别列出。
中研普华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中国精酿啤酒行业竞争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指出,Z世代消费者贡献了销售额的65%;在金星信阳毛尖等中式精酿啤酒的消费群体中,女性占据了近60%的比例;而鲜啤福鹿家则专注于服务蜜雪冰城的核心消费群体,即18至35岁的女性,并精确地把握了她们追求微醺体验和尝试新鲜事物的消费场景。
品尝少许果味精酿啤酒,心理接受度较高,能带来饮酒的畅快体验,却无需承受饮酒时的正式礼仪压力。90后的大厂白领Lisa,由于工作繁忙,难得闲暇时,她会尝试不同口味的精酿啤酒来释放压力,“然而,若与朋友一同前往精酿酒馆,她则会倾向于挑选IPA或艾尔这类较为传统的风味。”她如此补充。
1980年代出生的昱仔偏爱与朋友们在酒吧度过周末的夜晚,亦或是在深夜时分,手提一袋果汁啤酒,坐在路边纳凉。他还会参与吃火锅、露营烧烤等活动,以增添气氛,“这些活动真是热闹非凡!”
一切迹象都在表明,精酿啤酒真的火了。
四大门派,各显神通
精酿行业在国内发展多年。1992年,山东轻工业学院(现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成功研发出我国首条国产精酿啤酒生产线;到了2008年,大跃啤酒、南京高大师啤酒公司等先驱企业纷纷成立;2012年,全国超过二十个城市设立了精酿啤酒协会,自酿爱好者人数突破万人,这一年被誉为“中国精酿元年”;而2022至2024年间,精酿啤酒更是大规模地进入了社交话题领域。
2025年,精酿啤酒已经是炙手可热的新贵赛道。
市场迅速扩张,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纷纷汇聚于此。根据天眼查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25年6月,我国涉及精酿领域的公司数量已超过2.4万家;在这其中,过去一年内新成立的公司超过了4000家,而且超过60%的相关企业成立时间在1至5年之间。
这些参赛者大致可划分为四个类别。首先,是那些专注于精酿啤酒的酒馆,涵盖了精酿啤酒售卖点以及餐酒结合等多种经营模式,它们堪称行业的先驱。它们不仅是坚守精酿啤酒信仰的消费者心中的圣地,更是众多寻求休闲时光的精酿啤酒爱好者日常的栖息之所。
依据该表格数据,精酿酒馆的平均消费水平介于17.96元至100.87元;在此范围内,超过半数的消费额集中在40至60元区间,这一价格大致等同于在酒吧点一杯鸡尾酒的费用。
鲜啤福鹿家价格最为亲民,人均消费不到20元。这家店铺与蜜雪冰城共享供应链资源,同样选择了贴近大众的定价策略,因而具有显著优势。与之采取相似策略的还有源自黑龙江大庆的德伦堡酒馆,其酒水价格低至每升8.9元,量大实惠,与东北菜相得益彰,成为了东北菜系中的“良心”搭档。
以门店数量为序,优布劳精酿酒馆以1782家在营店面的数量高居榜首。自2013年创立以来,优布劳的崛起与餐饮巨头海底捞有着密切的联系。2019年,海底捞精酿啤酒的销售额飙升至4.2亿元,而优布劳作为其专属定制供应商,也因此声名鹊起。在2020年,优布劳将更多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自家的品牌连锁酒馆,标志着其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该品牌已在精酿酒馆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
泰山原浆啤酒,以1189家门店的数量位居第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成立的泰安市啤酒厂,该品牌以生产“鲜啤”为主。与优布劳相仿,泰山原浆啤酒凭借年产20万吨的自有产能,为其业务的拓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相较于近年来才兴起的“精酿”概念,泰山原浆啤酒更侧重于强调其短保、原浆、纯净酿造以及德国风味等特色。自2025年起,泰山原浆啤酒在市场拓展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仅2月份的首场工厂招商会就成功与283家企业达成合作,并且这一势头仍在不断加强。
在众多媒体曝光度极高、新一代认知度颇高的酒馆中,「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无疑是佼佼者。尽管海伦司已连续三年面临收入下滑的困境,2024年的营收7.52亿元与2023年相比,更是出现了近乎断崖式的下跌,跌幅高达近38%,然而,海伦司在小酒馆领域成功打造了「低价策略+深入下沉市场+锁定大学生消费群体+社交功能」的酒馆经营模式,一度成为众多同行羡慕的标杆。
遗憾的是,其运营效果并不理想,2024年的财务报告揭示,同店销售额显著减少,406家“嗨皮合伙人”加盟店的单日平均销售额仅达到5000元。在某种程度上,海伦司啤酒的品质不佳,果味啤酒、精酿啤酒等产品的创新步伐缓慢,以及社交环境的杂乱无章,这些都是导致年轻人不再选择购买的主要因素。
另一家引人注目的连锁酒吧是位于30公里外的鲜啤店。尽管该店在2019年才正式开业,然而得益于其背后强大的支持——全球排名前三的中国啤酒饮料设备制造商乐惠国际,以及其制定的百城百厂万店发展战略,该店发展势头强劲,目前门店数量已接近百家。
目前,精酿小酒馆这一领域在二线及以上的城市中尤为盛行。猫员外精酿啤酒馆的门店,有高达98.27%分布在二线及以上城市;幻师和鲜啤30公里这两个品牌的数据也超过了90%;在统计的15个精酿酒馆品牌中,这一比例的平均值接近60%。值得注意的是,专注于下沉市场的海伦司、德伦堡和汉森熊,这一比例则低于35%。
第二类选手包括了众多啤酒大厂,诸如华润啤酒、青岛啤酒、哈尔滨啤酒等知名企业,同时也不乏河南金星啤酒、山东锦泰山酒业、北京双合盛五星啤酒等历史悠久的酒企。这些企业在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在品牌影响力、市场份额、销售渠道、供应链等方面形成了全面的生态优势,而且在精酿啤酒从边缘走向主流的转型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推动角色。
这些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巨头以及地方上的酒业领军企业,正持续扩大其生产能力的优势。
2024年年末,燕京啤酒在湖北省十堰市宣布启动了一个5000吨规模的精酿啤酒工厂建设项目;百威亚太则在福建莆田落成了年产量达到1万吨的精酿啤酒生产基地;青岛啤酒的五厂,专注于生产年产量达100万千升的高档特色啤酒,于2024年开启了建设序幕;同时,华润啤酒的精酿工厂建设也在有序进行中,完工后,还将打造一个名为“雪花啤酒小镇”的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将围绕华润啤酒总部大厦,集产业研发、啤酒酿造、工业生产以及休闲娱乐功能于一体。
从产品分类的角度观察,知名企业进入精酿领域后,其产品线布局既全面又具有相似的战略思维,通常涵盖传统精酿啤酒如IPA、世涛、比利时白啤等,中式精酿啤酒,以及果味精酿啤酒等多个种类;同时,一些企业会利用当地资源,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荆芥风味的、大红袍风味的等独特产品。
第三类玩家主要涉及零售渠道和平台。以需求量有限的胖东来精酿小麦啤酒为例,这些渠道竞争者的优势显而易见。他们不仅与消费者距离最近,而且掌握着大量销售数据,在产品推出和渠道布局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同时,自有品牌也是他们提升利润率的重要工具。
零售环节中,自营的精酿啤酒产品通常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进行生产,比如歪马送酒的自营精酿是由华润啤酒负责代工生产的,胖东来的精酿产品则是由杭州千岛湖啤酒代为生产,而永辉咏悦汇的精酿啤酒则是由青岛金特啤酒代工制造。
此外,在精酿啤酒市场领域,零售平台所呈现的特色,与其它类型的品牌相比,显现出几个显著的不同之处:
首先,价格方面颇具优势,无论是每罐2.5元的胖东来精酿,还是每升16.9元的叮咚定制德式小麦精酿啤酒,都成功引发了精酿啤酒市场平权的浪潮;其次,这些产品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性价比。
配送速度通常很快,通常能在半小时内完成,这使得“冰镇”特性成为一大亮点。众多平台都将“冰镇”标签置于显眼位置,小象超市更是明确承诺“不冰则赔”,精准把握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有效缩小了与在精酿酒馆品尝鲜啤的体验差距。
第三点,得益于渠道规模的显著优势,企业实现了迅猛的发展,以歪马与华润联手推出的精酿啤酒为例,该产品在上市短短一周内销量便突破了万罐大关,环比上周的增长率更是高达230%。
除了上述几类参赛者之外,还有一些新兴品牌同样表现突出,它们普遍拥有非凡的背景。
在马上赢统计的精酿产品类别中,精酿新秀品牌“六只天鹅”因“六只天鹅原浆精酿啤酒4.5度1L/瓶”产品脱颖而出,此前该品牌已凭借10升装的大单品在社交媒体上广受欢迎。这一成就的背后,是一家拥有超过十年进口啤酒供应链运营与管理经验的成熟企业。此外,渝津精酿,这家新锐的重庆精酿品牌,以其重庆火锅精酿、江津青花椒精酿等高辨识度产品著称,其背后不仅有强大的产品支撑,更有着重庆中德啤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大力支持。
实际上,这些参与者之间并非仅仅是残酷的竞争关系,在目前这个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扩大市场份额的关键时期,它们之间的协作同样相当紧密。
除了前面提到的品牌搭配销售途径、渠道品牌与代工企业等组合之外,人们还积极尝试了多种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途径。狮王啤酒成功打造了自己的餐饮场所,华润集团旗下的喜力和优布劳共同推出了一款皮尔森风味的啤酒,重庆啤酒则收购了被誉为“中国首屈一指的精酿品牌”的京A,而酒类零售连锁品牌1919也在尝试开设酒馆、精酿啤酒体验馆以及精酿啤酒巴士等多种业态。
风味当道,“卷”过咖啡
艺恩发布的《2025年啤酒行业趋势洞察报告》指出,消费者对于「口味/风味」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增幅高达286%,成为他们在选择啤酒时最重视的因素。
在“口味”或“风味”的范畴内,精酿产品的革新从未间断,尽管目前尚未出现第二个能比肩“毛尖精酿”的佳作,但已经显现出相当清晰的创新动向——那就是中式风味的融合、甜味程度的提升以及猎奇元素的融入。
中式风味的流行自然与金星中式精酿引领的潮流息息相关,根据京东超市发布的2024年“双11”酒类销售数据,茶香啤酒的销售额实现了5324%的显著增长,而在1919平台上,茶香啤酒的销量同比增长幅度也相当可观。
各品牌纷纷抢抓销量增长的机遇,争相推出新品。盒马鲜生推出了柠香单丛鲜啤酒和原液冷萃龙井鲜啤酒;百威中国带来了花生乌龙茶啤以及柚子绿茶啤;山东英豪公司推出了桂花乌龙和正山小种等口味的茶啤;青岛崂世家也推出了红枣金骏眉等新品。
在茶啤的兴起之后,创新的方向已经不再局限于茶与酒的融合,而是进一步深入到了茶与食物的结合以及地域特色的探索之中。
无论是以唤起童年回忆的冰糖葫芦口味为主,还是以注重养生的绿豆口味为特色,抑或是以展现地域风情的河南荆芥、重庆火锅、潼南柠檬、贵州红酸汤为卖点,这些产品都已成功融合了“味道、文化、情感”的元素,成为了一种全新的创新产品形态。
金星啤酒的研发副总监刘国林力挺精酿啤酒领域内的中式潮流,他表示:“提及啤酒,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德式、美式或比利时式,然而我国拥有丰富的优质资源,理应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式风味啤酒。”
相较于草莓山楂、玫瑰荔枝、香草可可等常见的“甜水化”风味,它们似乎显得平淡无奇;花生酱牛奶、流体果泥等虽不失为标准之作,但若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恐怕还得是像见手青、小米辣这样的食材才能带来足够的震撼。
精酿啤酒正朝着风味多样化的创新方向迅速发展,这一趋势恐怕很难否认是受到了好兄弟咖啡的启发。
瑞幸等咖啡品牌似乎将水果摊搬进了店内,那些以往只有品鉴师才能细细品味的“巧克力风味”、“焦糖风味”、“果香”等抽象而细腻的咖啡口感差异,如今被放大了数十倍,直接成为了咖啡饮品的主要风味。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本酸涩苦口的咖啡饮品才真正在中国市场上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自然,除了更加丰富多样的口感革新,精酿啤酒持续下降的价格同样成为了其走向大众化道路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
第三点关键在于场景的拓宽。无论是佐餐、夜店、聚会、露营、小酌还是追剧,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多样场景都成为了精酿啤酒的潜在切入点。随着饮用门槛的降低,若能在这些场景中找到合适的契合点,便更有可能顺利地实现从咖啡到精酿啤酒的过渡。
目前,精酿啤酒市场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据相关报告,行业内前四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仅为3%,而前八大企业的市场份额也仅占6%,由此可见,市场上尚未形成任何一家具有绝对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邢春雷,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指出目前精酿啤酒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缺乏统一且权威的行业规范、市场集中度不高、供应链较为分散、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营销手段相对滞后以及专业人才队伍短缺等问题。
这并不影响精酿啤酒成为一项备受看好的领域,其迅猛发展并非巧合。它不仅顺应了健康和短保趋势,还凭借果香、茶香等易于接受的口味吸引了女性和年轻消费者,同时借助即时零售、酒馆社交等新兴场景,打破了传统销售渠道的限制。
未来的竞争关键,不仅在于不断深化的风味创新之激烈竞争,更在于参与者是否能够采取合作的方式共同扩大市场——就像金星中式精酿的成功突破,最终将惠及整个行业的发展。
联储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与美国精酿啤酒市场13%的占有率相比,我国精酿啤酒的市场份额还不到5%。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正是千亿级市场爆发的前奏。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