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中药注射液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高热咳嗽等有新解法

日期: 2025-07-15 02:01:40|浏览: 7|编号: 15568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四种中药注射液入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高热咳嗽等有新解法

近期,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对新冠肺炎的防治成果进行了梳理,正式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在这一版方案中,中医治疗环节沿用了上一版的资料,向公众推荐了8种中成药注射剂,同时对中药注射剂的具体使用方法进行了再度阐述和确认。

自第六版方案实施以来,热毒宁、痰热清、醒脑静以及参麦等多种中药注射液逐步被纳入临床治疗领域。那么,这四种中药注射液究竟具有哪些功效呢?

热毒宁注射液,此药由青蒿、金银花、栀子精制而成,具备清热、疏风、解毒的显著功效,同时拥有出色的退热效果,能有效清除卫气分及三焦的热邪。

痰热清注射液,其成分包括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以及连翘,具备清热、化痰、解毒的多重功效。它能够有效清除气分、营血以及中上焦的热毒,对于治疗发热、咳嗽、痰多等症,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醒脑静注射液,此药由麝香、郁金、冰片、栀子精心配制而成,具备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的功效。针对因热邪侵入营血引起的高热和神志不清等症状,该药展现出显著的疗效。

参麦注射液,其核心成分包括红参与麦冬,它能够有效提升气血、稳固体液流失、滋养阴液并促进津液生成,对于因气阴两虚而引发的休克症状具有显著疗效。与此同时,方案中提及的生脉注射液,其配方亦包含红参、麦冬及五味子,与参麦注射液在成分与功效上颇为相似。因此,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灵活选择其中一种注射液进行治疗。

为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会推荐这4种注射液作为治疗药物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仅规定,喜炎平注射液和血必净注射液可用于退热治疗。

喜炎平注射液的主体成分是穿心莲内酯磺化物,其用途在于治疗卫气分实热以及上焦实热,展现出优异的抗病毒、抗菌和退热效果。血必净注射液的成分包括红花、赤芍、川芎、丹参和当归,具备化瘀解毒的显著功效,适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并且能够用于治疗因淤毒互结而引起的发热、烦躁等症状,以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从中医的卫气营血理论以及三焦辨证的视角来看,这两种疗法的适应症存在显著差异,并且它们的适用范围相对有限,难以有效应对新冠肺炎所引起的诸如痰多、喘息、神志不清等多种复杂症状。

因此,在六版方案中,对具备退热、化痰、平喘、醒神等功效的中药注射液进行了大幅度的增补。例如,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均能有效退热,而参麦注射液则适用于休克的治疗。即便在最新发布的七版方案中,这四种中药注射液依旧被推荐用于治疗重型和危重型患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推荐的中药注射剂治疗方案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严格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指导,初始剂量宜小,并需逐步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辨证调整。对于功效相似的药物,患者可根据自身状况挑选其中一种,亦可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临床症状同时使用两种。此外,中药注射剂与中药汤剂可以同时应用。

推荐用法如下:

病毒感染或伴随轻微细菌感染时,应取0.9%氯化钠注射液对毒宁注射液进行加热处理,用量为20毫升;或者,将0.9%氯化钠注射液与痰热清注射液混合,用量为40毫升,每日两次。

高热并发意识模糊症状时,可采取0.9%的氯化钠溶液与醒脑静溶液混合使用,剂量为醒脑静20毫升,每日两次。

免疫抑制:0.9%氯化钠注射液加参麦注射液,bid。

中药注射剂存在较多的副作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18年)》指出,中药注射剂引发的副作用约占中药总不良反应的一半,严重副作用的比例更是高达80%,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格外小心。热毒宁注射液可能导致头晕、胸中不适、口渴、腹泻以及恶心呕吐等症状;痰热清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射液可能会引起皮肤瘙痒、皮疹等不适;而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过敏反应尤为常见,过敏性休克、胸闷、心慌、呼吸不畅以及皮疹等状况出现的几率较高。

中药不良反应的成因主要包括适应证选择不当、药物使用方法及剂量不准确、溶剂选择错误等因素。鉴于此,在六版方案中,对中药注射液的适应证、使用方法、剂量以及溶剂等方面均提出了详尽的建议,旨在推动中药注射液的合理和安全应用。

在进行输液操作时,需先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注射剂对输液管进行冲洗,以防止不同药物在滴管内发生反应。

中药注射液的溶媒通常在说明书中标注为“5%葡萄糖溶液”,但根据六版方案的建议,推荐使用的溶媒则是0.9%的氯化钠注射液。无论是5%葡萄糖溶液还是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都可能出现一些临床药剂学上的不确定性,比如“不溶性微粒”的增多,或者输液出现混浊、沉淀等外观上的变化。这种状况在静脉输液的全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

总体而言,选用0.9%的氯化钠溶液作为溶剂更为适宜。以痰热清制剂为例,其与痰热清制剂的酸碱度差异小于葡萄糖溶液,酸碱中和反应达到沉淀点pH的可能性更低,因此出现混浊的几率更小。相较之下,参麦制剂和参附制剂在临床药剂学方面的研究尚需进一步深化。

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光明网科普事业部联合发布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