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O微醺领地突发状况!重量级玩家纷纷涌入?

日期: 2025-07-14 06:01:46|浏览: 9|编号: 15566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RIO微醺领地突发状况!重量级玩家纷纷涌入?

2018年,泸州老窖的掌舵人刘淼在日本的实地调研中感到十分惊讶:那些年轻的日本民众竟然认为只有十几度的清酒酒精含量偏高。

返国后,他迅速着手进行16度与6度白酒的研发工作。在此期间,五粮液公司推出了29度的新产品,水井坊则开始试销38度以下的各类产品,而洋河品牌则对33.8度的微醺系列进行了升级……

酒类市场战火纷飞,我国预调鸡尾酒领域的领军品牌锐澳(RIO)正遭遇着极大的困境。进入2024年,锐澳的母公司百润股份的销量急剧下滑,减少了312.7万箱,同时经销商数量也减少了百家,其核心业务突然陷入停滞。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百润股份投入了超过40亿资金押宝威士忌的第二增长曲线,却正陷入存货堆积如山、资金周转不畅的重资产困境。随着白酒行业的巨头纷纷进军低度酒市场,百润股份的未来,是否会遭遇崩溃?

白酒巨头俯身,低度酒江湖生变

白酒巨头们正集体俯身,杀向年轻人的酒桌。

近期在年度股东大会上,多家知名酒企如五粮液、泸州老窖、水井坊、洋河以及酒鬼酒等,纷纷宣布了各自的低度化发展策略。五粮液推出了29度的新产品,泸州老窖正在研发16度甚至6度的产品,水井坊正在尝试38度以下的产品,洋河则对33.8度的微分子酒进行了升级,而酒鬼酒也计划推出四款40度以下的产品。

白酒行业正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白酒若酒精度不超过40度,便归类为低度酒。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研结果,自1974年面世的38度张弓酒起算,我国低度白酒的发展历史已超过半个世纪。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那些习惯于饮用50度以上白酒的主要消费者群体看来,低度酒往往被当作是儿童专属的饮品。

当前风向发生根本转变的关键因素,在于消费主体年龄层的更替。根据五粮液进行的调研结果,在参与调查的1000名年龄介于25岁至35岁之间的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倾向于选择啤酒,紧随其后的是洋酒和果酒,而只有19%的人偏好白酒。年轻一代消费者普遍对白酒的辛辣刺激口感持排斥态度。

华北、华东地区,一些知名酒的低度产品销售势头强劲。在江苏的部分区域,39度的五粮液成为了宴席上的热门选择;而38度的国窖1573则横扫了华北市场,2023年,这款酒在河北的销售额高达50亿元,其中80%的销售额来自于38度产品。在当地,它被亲切地称为“小甜水”,而在天津,人们则称之为“怂人乐”,即便是酒量不佳的人也敢于品尝。

高度酒能够迅速使人陶醉,有助于在商务应酬中迅速缩短彼此的心理距离;而低度酒则更适宜于微醺状态,能够满足个人独自品酒或亲友小聚时的愉悦体验。白酒行业的观察者指出,这种消费习惯的差异化正在逐步重塑酒类市场的竞争态势。

白酒行业的领军企业纷纷投身于低度酒领域,原本属于预调鸡尾酒的“低度微醺”市场,瞬间涌现出众多实力雄厚的竞争者。

RIO失速,一年少卖300万箱

白酒行业的巨头正在积极拓展低度酒市场,与此同时,曾经市场占有率高达80%以上的预调鸡尾酒领军企业百润股份却遭遇了发展的瓶颈。

最新的财务报告揭示,百润股份在2024年的营业收入达到30.4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61%;净利润为7.1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1.15%。这一情况标志着自2022年以来,公司的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了连续的下滑趋势。

RIO预调鸡尾酒(包括气泡水等)的核心业务遭受了大幅度的下滑。2024年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了7.17%,降至26.77亿元,销售箱数也急剧减少了312.7万箱,降至3237.82万箱,同比下降了8.81%。根据券商发布的研报数据,第四季度的RIO营收同比减少了19.5%。作为公司营收的支柱,占据了88.83%的比重,RIO的业绩下滑直接导致了整体业绩的下滑。

曾经风光无限的RIO,为何卖不动了?

回顾其成长历程,RIO的成就堪称营销领域的典范。2013年,百润股份仅依靠单一业务——食用香精,其营收仅为1.28亿元。到了第二年,公司宣布通过增发股份的方式,以高价收购了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晓东所持有的巴克斯酒业100%的股权,交易额高达近50亿元,此举使其成功进入鸡尾酒市场。紧接着,借助《奔跑吧兄弟》等热门综艺节目的推广,公司投入了高达3.69亿元的营销费用,2014年经过调整后的营业收入猛增至11.34亿元,实现了780%的显著增长。

2016年,预调鸡尾酒市场出现了泡沫,RIO的渠道库存积压严重,面临了危机。然而,经过一番洗牌,众多新进企业纷纷退出市场,导致竞争激烈程度有所下降。

在这段时间里,RIO展开了一系列的变革举措,接连推出了5度清爽型酒品、8度劲爽型酒品,2018年更是推出了“独酌小酒”3度微醺系列,并将价格定在6至7元(罐装),精确地满足了居家独自品酒的特定需求,构建了一个涵盖多种场景的产品体系。截至2023年,公司的营业收入首次实现了对30亿至32.64亿元的突破。

营销成就了公司,营销也成为了公司的困境。在2024年,百润的销售费用达到了7.5亿元,这一数字较上年同期增长了5.98%,使得销售费用率上升至24.61%。然而,巨额的投入并未带来预期的效果,预调鸡尾酒的营收下降了7.17%,特别是华东这一核心市场的收入下滑了6.84%。此外,全国范围内的经销商数量也从年初的2164家减少到了2068家。更严峻的是,RIO放宽打款政策后,经销商打款意愿反而减弱。

预调酒属于微利领域,导致渠道合作伙伴难以盈利,进而影响了他们的销售热情。酒业专家肖竹青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而里斯咨询的冯华青则进一步揭示了更深层次的危机:在中式桌餐中,白酒占据主导地位;在酒吧,威士忌等洋酒更受欢迎;在烧烤和朋友社交场合,啤酒占据了主流。相比之下,预调鸡尾酒在消费频率和受众范围上明显不及上述主流消费场景。

随着年轻一代的口味转变日益加快,加之众多低度酒类产品开始吸引年轻消费者的注意,RIO这款产品因缺乏稳固的饮酒场景支撑,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增长的困境。

豪赌威士忌,百润的生死棋局

面对主业困局,百润股份选择向上进击,将宝押在威士忌赛道。

2024年11月,公司成功推出了两款威士忌的创世版。紧接着,2025年3月,我们正式发布了“百利得”品牌的单一调和威士忌22和66。同年6月,公司旗下的崃州蒸馏厂又推出了5款全新的单一麦芽威士忌。至此,崃州和百利得这两个威士忌品牌正式进入了市场。

公司发展策略明确指出:将着力推进威士忌产品的生产,力求在高端烈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并致力于成为国内威士忌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场赌注已投入大量资金。据媒体报道,自百润于2016年启动威士忌战略,历经8年精心筹备,邛崃崃州蒸馏厂于2021年正式投产。目前,该厂的总投资已接近40亿元,成为国产威士忌领域产能最高、桶陈数量最多的生产基地。截至2024年底,烈酒陈酿熟成项目的投资进度已达到73.09%,而麦芽威士忌项目的投资进度更是高达85.46%。

国内威士忌市场竞争激烈,强敌众多。帝亚吉欧在云南建立了酒厂,保乐力加推出了国产威士忌,青岛啤酒、洋河股份、劲酒等企业也纷纷跨界进入这一领域。据行业数据,我国已有45家威士忌企业正在扩大生产规模,其中26家已投产,现有产能达到4.5万吨,在建项目产能为8万吨,远期规划产能更是高达25万吨。

威士忌的产能虽已投入生产,但销售规模尚未形成,导致百润股份面临财务压力。目前,其存货自2022年5.35亿元激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11.21亿元,存货周转天数也由137.87天急剧上升至435.62天。同时,固定资产在同一时期内增至36.76亿元,占总资产的44%。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8.83亿元,而大规模的投资还将导致显著的折旧负担。

蔡学飞,一位白酒分析师,提出观点称,威士忌在国内市场并不普及,缺乏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尽管威士忌和预调鸡尾酒在销售渠道上存在交集,但威士忌的主要消费场所集中在高档会所和夜市,这使得百润公司不得不重新构建其销售渠道。

2023年,全球威士忌市场规模高达1440亿美元,而我国市场所占份额仅为21.69亿美元。面对这个尚处于培育阶段的小众市场,百润能否重现RIO曾经的辉煌呢?

资本市场在多重压力之下,忧虑情绪早已浮出水面。回顾过去,百润股份的股价曾一度飙升,涨幅高达数十倍。然而,时至今日,其股价已从2021年的峰值大幅下跌,跌幅超过80%。

尽管业绩出现下滑,百润股份的市盈率却依然高达36倍,这一数字远超贵州茅台的20倍和青岛啤酒的21倍。市场普遍期待着一场“困境反转”。若百润股份无法借助威士忌找回增长动力,那么当前的估值将如同沙滩上的城堡,随时可能崩塌。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