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开酒吧?打工人竟找到了新副业

日期: 2025-07-08 08:03:16|浏览: 6|编号: 15552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在家开酒吧?打工人竟找到了新副业

不敢社交的i人,

挤满

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夜晚,8点钟过后,陆续有人进入,60平方米的家中客厅里,聚集了40多位彼此陌生的面孔。

在狭小的空间内,他们各寻得一个最适宜的坐姿,或倚靠沙发,或蜷缩在豆袋,或坐在坐垫上,随意地斜靠,尽情地小憩,同时闲聊着各种琐事。大幕上播放着经典影片或是热门美剧,而桌上散落的酒杯则成了夜晚的点缀。

只需支付148元的畅饮入场券,即可畅享各式鸡尾酒,直至深夜两点,人群方才逐渐散去。而逢周末,票价将升至198元,顾客的畅饮时间则可延长至凌晨四点。

每个夜晚,由主理人阿one(以下简称阿万)负责打理的这个私人小酒吧——,也被称为“家庭小酒馆”,正以一种独特的酒吧模式在上海逐渐流行开来。

字面意思来看,这类酒吧是经营者在家中开设的。在社交媒体上搜索相关信息,便能发现众多招募信息。这类小型酒吧普遍实行按人头计费的方式,实行统一价格,票价因淡旺季不同而有所差异,大致在100至300元之间。营业时间通常从晚上8点开始,直至凌晨2点,顾客在此期间可随意点选饮品。

One 的日常

家庭小酒馆的景象让人第一眼便觉杂乱无章,与人们心中对酒吧的精致与体面的印象大相径庭。这里看起来仿佛只是一群老朋友在家中聚首,品茗畅谈,享受着悠闲的时光。

这种松弛随性的家庭氛围,是最大的卖点。

2022年的岁末,80后的阿万察觉到经营家庭小酒馆的前景广阔。他曾是互联网数字品牌营销领域的经理,累积了17年的丰富经验。彼时,他心中生出一个创业的念头——在小红书上,众多工薪族在闲暇时刻尝试做私厨,他们擅长烹饪,通常一次能接待四五个客人,规模并不大。那么,若将这种模式应用于饮酒,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他着手尝试开设家庭酒吧,率先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篇试探性的帖子,主题聚焦于“打工族专享的家庭小酒馆”,酒馆命名为One,门票设定为148元。他购置了新地毯,对客厅的装修改动不大。令人惊讶的是,许多人纷纷前来咨询,尽管其中有些人只是出于好奇先来了解一下,但他们的态度也显示出强烈的参与愿望。阿万原以为首日不会有顾客光临,于是仅备了四五种酒水,却未曾料到最终竟有七位客人到访。

这种安排是这样的:其中四人同行,他们分为两对恋人,各自形成了一个小团体。另外,还有三位女性,其中两位是结伴前来的,而第三位则是独自一人。

当然,那四位熟客正谈得火热,而阿万则与另外三位女性形成了固定的聊天组合。不久后,他意识到,那些独自前来的务工人员才是真正值得关注的消费群体。若要描绘他们的形象,他们是一群渴望社交的沪上漂泊者,却并非酒吧的常客,他们渴望社交,却又缺乏勇气迈出那一步。

众多社交恐惧症患者内心渴望结交新友,然而却因胆怯而止步不前。阿万感慨道,将他们带至一般酒吧,岂不是等于让他们置身于绝境?然而在这片天地,情况却截然不同。那些对与陌生人交往场合感到焦虑的人们,一旦踏入此处,便会发现之前的担忧纯属多余。

刚满25岁的晴儿不久前从学校毕业,踏上了上海的求职之路,身边并没有多少熟悉的朋友。于是,她独自一人走进了阿万的店。在她的感受中,起初的20分钟里,店里静悄悄的,没有人交谈。然而,随着酒精的催化,气氛逐渐活跃起来,大家开始畅谈彼此的工作、上司、星座以及MBTI类型。

众人坐得颇为紧密,交流间时不时地插话,与生人展开交谈。酒精无疑是一剂良方,加上一些简单的酒令游戏,如小姐牌、10:30、掷骰子等,便能轻松打破尴尬,无需阿万精心策划活动——他所要做的准备仅限于调酒,以及准备当天的电影放映。

One 里坐得很紧凑

阿万常常在后台接到类似的私信:“我是那种内向的人,按照现在流行的MBTI分类,我属于i人。我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何与大家交流,你能否多花些时间陪伴我,帮助我更好地融入这个群体?”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许多起初显得拘谨的i人朋友,在喝下一两杯酒后,常常会突然变得异常狂热。甚至有一位原本腼腆的i人,竟然变成了餐桌上的游戏主持人,引领大家一同参与,成为了全场最为兴奋活跃的存在。

在这样的环境中,屋内的人数持续增加,生意也日益兴隆。到了周末,屋内常常能容纳40多号人,他心中暗想,这生意有望——或许能从兼职岗位转变为正式的全职岗位。到了2023年6月,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原有工作,正式投身于这份事业。如今,他每天都能保证营业,截至目前,每晚的客流量已经稳定在40至60人之间。除了社交场合,One 还成为了寻觅伴侣的热门地点,几乎每月阿万都能见证至少2至3对情侣在此喜结良缘。

章鱼,这位95后的互联网从业者,也有着类似的体会。他来自江苏,在上海累积了五年的职场经验。回想刚步入社会那会儿,提及与朋友寻乐,首选之地便是充满hip hop文化的酒吧,热衷于夜店狂欢。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逐渐对那种嘈杂的环境失去了兴趣,转而渴望在清吧中安静地聆听音乐,与朋友们分享彼此近期的趣事。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更是对街头的小酒馆情有独钟,尽管它们可能只有几张桌子,但那里的氛围却异常轻松惬意。

章鱼向“后浪研究所”透露,上海的众多酒吧和夜店存在一些未成文的规矩,诸如颜值门槛、最低消费门槛等。随着他在职场上的年岁渐长,他对于这类拘束的场所逐渐失去了兴趣,“我渴望找到一个能够让人在下班后得以舒缓身心的去处。大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性价比高、氛围轻松、纯粹的饮酒方式。”

他在上海繁华的黄金地段外滩租下一套300平方米的住宅,开设了一家名为“晚安GN-”的场所,旨在为辛勤工作的打工人提供一个放松身心、小酌几杯的角落,以便他们在释放了工作压力之后,能够安心地回家享受一个美好的夜晚,沉入梦乡。

章鱼租的客厅

他曾在海外逗留过一段时日。在他看来,国外的酒吧氛围更为轻松,更倾向于饮酒和跳舞,饮酒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快乐。相较之下,国内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众多富豪占据卡座,掷骰子玩乐,真正追求酒精的人却寥寥无几。”

“微醺”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标签,而年轻人的聚会并非单纯为了饮酒,他们更渴望营造一个能够让他们尽情释放自我的社交空间。

因此,该场所的娱乐活动不仅局限于饮酒,还包括各式各样的社交方式。

那些频繁光顾四五家店铺的熟客透露,上海的竞争同样激烈。其中一些店铺鲜明地体现了店主的个人风格,比如徐汇区就有一家充满文艺气息的酒吧,夏日里顾客们可以在屋顶露台上观赏星空、弹奏吉他。另外一些店铺则专注于游戏娱乐,家中备有数十种桌游,每晚的活动就是不断地进行游戏。

章鱼不惜花费巨资,将其中一间卧室精心改造为麻将室,使得麻将游戏成为了小酒馆晚安GN的一大亮点。此外,他还时常邀请星座和塔罗牌的专家,为大家提供关于近期运势的咨询服务。不仅如此,章鱼还增设了共享厨房,举办的几次火锅聚会都受到了广泛好评。许多顾客在饮酒之余,常常兴起做家乡菜的兴趣,而他们可以自由地走进厨房尝试烹饪。在一场酒局上,一位来自四川的食客抱怨无法品尝到地道的川菜,另一位四川老乡立刻动手,亲自烹饪了一桌佳肴,令这位同乡感动得热泪盈眶。

家庭小酒馆们都在暗自较劲,看谁能复刻一出中国版《老友记》。

“上海限定”创业方式

开设一家此类家庭式小酒馆并非难事,实际上,它更是一种投入少、回报高的创业途径。

实际上,虽然这家店被称为酒吧,但顾客们对调酒技艺的重视程度并不高。大多数家庭式小酒馆的酒水都是由店主亲自调制,当人手不足时,他们甚至会雇佣一些学生兼职。社交媒体上随处可见调酒配方,顾客们无需刻意记录具体的比例。

阿万在厨房的墙壁上挂起了一张详细的配方清单,上面列出了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等多种酒类,以及橙汁、西柚汁、可乐、雪碧等饮料。按照这份清单,即便是没有调酒经验的学生也能轻松学会,大大降低了专业培训的开销。

的特调可以非常free,有时甚至客人也会主动请缨加入行列。

阿万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一位女顾客在酒后兴起,亲自调制了一种独特的酒水,意外地非常美味。阿万好奇地询问她具体的配方,打算将这款酒纳入酒单,并思索着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女顾客回答说,她当时正陷入一段姐弟恋中,而且她每次恋爱都是姐弟恋,所以建议就用她的行事风格来命名。就这样,One的酒单上新增了一款名为“姐弟恋”的酒。店内另有一款名为“爱蜜莉”的饮品,系兼职员工在练习调制鸡尾酒时偶然加入了蜜瓜与茉莉花,其独特的风味颇受好评,因而顺利登上了酒水菜单。

One 的酒单节选

在各个方面,都仿佛是一个不正规的“临时搭建的酒吧”。这种随意的氛围让它名声大噪,但也随之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首先,众多酒吧位于私人住宅之中,这样的做法省去了门店租赁的费用,然而却不符合规定。按照理论,只有商住两用楼才有资格开设商业性质的酒吧,而民用住宅则明令禁止。这些酒吧因此陷入了商业与民用之间的模糊地带。

许多店主都曾因噪音问题遭受邻里举报。阿万也不例外,他曾遭遇警察上门调查,原因正是噪音扰民。当时,阿万辩解称,只是邀请了几位朋友到家中小聚,并非商业活动。然而,事后他意识到,这样的做法并非长久之计,还是应该正规化经营,才能确保稳妥。

全职经营One项目结束后,阿万选择了暂停营业并进行整顿,将店铺搬迁至一处幽静的商用写字楼,并着手进行商业化的改造。他重新对厨房进行了装修——鉴于原有的食品卫生经营许可证,其业务范围仅限于销售瓶装啤酒,禁止自行调制饮品。因此,他不得不购置新的设备,并对吧台进行改造,最终才成功申请到了现制现调饮品的经营许可。

经过改造,尽管One依然维持着家庭客厅的装饰风格,然而它实际上已经转变为一家商业酒吧并开始营业,因此不会再有人对此提出投诉了。

目前看来,这样的家庭小酒馆似乎还都集中在上海。

在后浪研究所进行北京地区的搜索过程中,仅发现位于五道口的一家酒吧在招牌上有所体现。尽管名称如此,实际上它仍是一家典型的商业化酒吧;不过,在装饰风格和营造的氛围上,该酒吧力求在最大程度上接近家庭环境的理念。

主理人向我们透露,她已在互联网行业辛勤耕耘了十年,她坚信——对于北漂一族来说,他们确实迫切需要一处如同家园般可以尽情放松的场所。

临近节日,我们于社交平台上并未发现有关北京的提及,然而春节过后,新增了两家店铺。

这位出差至上海的客人,在多次打卡体验后,尝到了甜头。回到家乡青岛,他在火车站附近的栈桥租下了一间120平方米的民宿,并如法炮制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虽然刚开始运营,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每场活动已有8至10人的规模。仅仅一周时间,他就实现了盈利。

把上海的模式搬到青岛,也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看定价问题。青岛这座城市,虽然是新一线城市,但它的消费水平明显不及上海市中心。在试营业阶段,每人定价为78元,而到了年后,价格将逐步上调,预计会达到108元或118元。

饮酒能力同样存在疑问。观察结果显示,上海地区饮酒更注重社交氛围而非饮酒本身,绝大多数顾客都是独自前来,平均酒量大约在3杯左右。相较之下,青岛有不少顾客确实酒量颇佳,往往是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青睐于畅饮的聚会方式。酒单上提供了10种鸡尾酒,有位威海女孩甚至将酒单上的所有酒品各饮了两轮,人均消费78元,这种畅饮模式确实让人难以承受成本。

的青岛“好酒不见”

针对这种“上海特色”现象,阿万提出了另一番见解:上海的餐饮、娱乐等活动区域分布密集,大多集中在法租界周边。然而,若以北京为例,海淀与朝阳两地宛如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城市,彼此间的商业圈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举办类似的社会活动。

“家”的感觉,

以及情绪决堤的时刻

晴儿在出发前心中存有几分忧虑,毕竟女孩子独自外出饮酒并不稳妥,何况是前往他人家中。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她亲身体验后认为,“店内环境的安全性远超外界。”空间狭小,一旦有事发生,一切尽收眼底,每位顾客和店主都自发地肩负起了守护这片“家园”的使命。

小波,26岁,上海土生土长的年轻人,近期遭遇了感情挫折,是朋友引荐他来此一探究竟。他确实体验到了家的温馨。“这里与外面的酒吧截然不同,即便喝得烂醉如泥,也不会有人冷眼旁观。若我万一出了什么状况,无论是店员还是店主,都会立刻过来关心我。”

小波不止一次目睹了主理人亲自出来维护现场秩序。其中一次,他看到一名男生喝得酩酊大醉,试图搂抱身旁的女生,于是他主动走过去,特意坐在了那对男女之间。

章鱼准备的酒

章鱼表示,他所提供的是一种令人安心的社交联系。作为活动的主导者,他既是环境的塑造者,也是其守护者。在此之前,他曾是猎头,具备敏锐的识人技巧。在组织活动前,他会仔细审阅每位申请者的提问,以了解他们来此的真正意图。随后,他会浏览对方的朋友圈,大致评估其生活态度和行为举止,进行初步的筛选。

客人确定会到访之后,他便会创建微信群,以便有意交友的客人能提前互相了解。在活动现场,他有一位跆拳道黑带级别的朋友助阵,若发现某些男性行为不端,便会立刻进行制止。“这并非儿戏,他确实是有真功夫的。”

夜晚看到的外滩

我们始终很好奇,如何在一群陌生人间建立这种安心感?

有观点认为,在与完全陌生的个体交往时,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表露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因为你知道无论他听到了什么,这一切都仅限于当下这一刻。

在店内,章鱼经常目睹各种显露的情绪。有时,一位喝得酩酊大醉的客人会冲上25楼的阳台,对着老板大声抱怨。另有一次,一位即将告别上海的女子,与友人紧紧相拥,泪水横飞,无力地躺在地上无法起身。最终,章鱼与她的友人一同搀扶着那位醉得不省人事的女子,将她送回了家。

自入职以来,工友们鲜少经历如此情感的爆发。章鱼却很愿意与顾客们共同分担这些情绪,纵使他事后得清理被损坏的地毯、桌上的酒瓶和垃圾,甚至有时还得无偿送客回家。

他并未仅将他们视为普通的客人,反而视他们为一群身处相似境地的老友,至于那些额外的付出,他也就不计较了。

在“晚安GN-”

家庭式的小酒馆,成为了众多在上海漂泊的打工者聚集相互慰藉的温馨之地。即便是在春节这样的团圆佳节,阿万的酒馆里也总是熙熙攘攘,每天都有多达20位沪漂客人在此驻足。这些人中,有的因为工作需要滞留,有的则是未能抢到返乡的火车票,而有的则仅仅是因不愿面对亲戚们的盘问而选择留在了这座城市。

相较于千里之外的故土,那间小酒馆所营造的纽带,对他们而言,可能更贴近“家”的温馨。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你是否了解这种活动?若你曾参与,能分享一下感受吗?若未曾体验,你是否愿意尝试一番?期待你在评论区畅谈心得。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