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剪辑技术真能永久治愈艾滋病?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之后,艾滋病于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抗击艾滋病30多年以来,人类于治愈艾滋病的道路边,已经取得了不少突破,经过医务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代表艾滋病为“绝症”的帽子,均已开始被摘下,从“鸡尾酒疗法”至“基因组剪辑魔术刀”,人们对完全攻克艾滋病的那一天,或许正在来临。
身为法裔加拿大籍的那名飞行员,被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也就是CDC,定义成了零号病人,即第一个有着正式资料记载的艾滋病人 。
艾滋病,其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中文名由英文全称首写字母缩写AIDS 而来,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这种病毒会终生传染,它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会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它属于逆转录病毒的一种。
艾滋病病毒会藏匿在免疫细胞里,且能够迅速变异,所以任何一种疫苗都看不到明显效果,停止服用抗病毒药物后,它又能卷土重来,因此,艾滋病曾被视为不治之症。
艾滋病病毒最初源自非洲中西部的灵长类动物,可具体的起源地以及传播途径依旧存在着争议,美国《科学》杂志最近刊登文章表明,研究人员觉得,如今最为常见的HIV - 1型M组极有可能于大概100年前起源于中非最大的城市、刚果(金)的首都金沙萨。
研究显示,HIV 减 1 型 M 组借着运输网络从金沙萨传往下刚果(金)最南部以及最北部的城市,那些地方连接着南部非洲与东部非洲,进而成了最初的次级传播中心。1960 年刚果(金)自主前后之际,艾滋病病毒进入到更大规模人群进行传播。1981 年,美国首次确认艾滋病病毒,同年 6 月 5 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于《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 5 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首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在1982年 ,那种疾病被赋予了“艾滋病”这个名称 。不多久之后 ,艾滋病快速地扩散至各个大洲 。
1985年,北京协和医院接收了一名阿根廷籍病患,经过检测,其免疫系统已然完全溃散,所有药物均无效果,彼时的医生察觉到这兴许是一种新型病症,借助越洋电话同该病人的主治大夫取得了联系,这才知晓了这种称作艾滋病的疾病,5日后,该患者便离世了,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艾滋病。
有一张图,那是迄今为止细节最为丰富的艾滋病病毒3D模型,图中有两种颜色,分别是橙色和灰色,橙色代表艾滋病病毒,灰色代表一个免疫细胞,图片呈现出了病毒正在攻击细胞且侵入细胞的景象,其中三角形剖面区展示了病毒把免疫细胞变成一家“病毒工厂”的情况。
导致艾滋病的病毒存在HIV-1型与HIV-2型这两种类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的主要是HIV-1型,HIV-2型仅仅少量分布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与此同时,于HIV-1当中,又存在M组、O组以及N组这三大类目,其中是以M组病毒作为主要部分,而M组病毒又能够细分为A、B、C、D、F、G、H、J、K这9个亚型。由于HIV亚型的数量相对众多,给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1996年,在阻击艾滋病的路程上,出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突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的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了鸡尾酒疗法,这轰动了整个医学界,鸡尾酒疗法又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该疗法通过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最大限度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保存并恢复了免疫功能,使艾滋病成为了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的可控慢性病,让人们看到了一丝曙光。鸡尾酒疗法自应用于临床之后,已使许多患者受益。
然而,艾滋病病毒,如同其它逆转录病毒,其遗传物质是整合到人体宿主基因组上,进而进行复制,尽管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艾滋病毒,可是却无法根除这些整合性病毒,这些病毒能够在治疗过程中潜伏休眠,一旦治疗停止,便又重新开始复制。
最新消息呈现,医学相关人员针对治疗艾滋病再度获取突破性成就。在2014年7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文章,美国坦普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基因组剪辑技术的精准剪切,把艾滋病毒从人类基因组之内移除去掉。此项技术被称作是“基因组剪辑魔术刀”,这表明人类有可能在朝着永久治愈艾滋病的方向跨出了关键重要一步。
坦普尔大学的研究人员采用了/CAS9基因组剪辑系统去针对艾滋病病毒潜伏的多种细胞模型做实验,这些细胞模型有小胶质细胞、T淋巴细胞等,实验结果证实艾滋病病毒都被清除了。
CAS9具备源于细菌以及古细菌在漫长演化进程里所形成的一种后天性免疫系统,CAS9可借助靶位点具有特异性的RNA当作向导,进而将CAS9酶引领至基因组上面的具体靶位之处, CAS9就会把特定基因当中的病毒DNA切断。研究人员发觉CAS9酶不但能够切除HIV基因组之中的一个拷贝,并且能够在同一细胞内,将潜伏于不同染色体上面的另外一个拷贝剪切掉。研究人员表示:“细胞通常拥有几个处于潜伏期的HIV病毒拷贝,这些拷贝分布于不同染色体之中,这一技术极有可能清除掉病毒DNA” 。
只是因为艾滋病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所以该疗法当下还不容易适配每个患者特有的病毒序列,在临床应用方面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目的是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为了更有效地提醒人们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和蔓延,还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去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由于各个国家针对艾滋病防治所做出的努力呈现出不断增强的态势,所以全球范围内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与艾滋病相关疾病导致死亡的人数持续呈现下降趋势 。在2013年的时候 ,全球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约是210万 ,相较于前一年减少了20万 ;因艾滋病相关疾病而导致死亡的人数约为150万 ,相比前一年减少了10万 。截止到2013年年底 ,全球大概有350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其中大概有1900万人并不清楚自己携带该病毒 。
今年11月下旬,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明确提出,到2030年,要结束艾滋病流行的“快速通道”,到2020年,要实现“90%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自身知情、90%知情携带者获得治疗以及90%接受治疗的人体内病毒受到抑制”的目标,预计十年之内,这些具体目标的完成比例提高至95%。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伴游招聘网上看到的!